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多样,典型症状为胸痛,程度更重、持续超15分钟,性质多为压榨性等,可放射,发作较不稳定;不典型症状包括其他部位疼痛、呼吸困难、乏力头晕、胃肠道症状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不典型症状常见、女性临床表现或不典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无痛,均增加诊断难度;生活方式上,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发作风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发作;有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发病风险高、病情复杂,有心肌梗死等病史者复发可能性大,均需针对性处理与观察。
一、典型症状
1.胸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胸痛症状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疼痛程度通常更重,持续时间更长,一般超过15分钟,可达30分钟甚至更久。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伴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割样锐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部分患者可放射至颈部、下颌、咽部、牙齿或上腹部等。
2.发作特点: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较不稳定,疼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因素不明显,可在休息时发作,甚至在睡眠中发作。
二、不典型症状
1.其他部位疼痛:有些患者可能不表现为典型的胸痛,而是出现其他部位的疼痛,如上腹部疼痛、牙痛、咽痛、肩背痛等,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口腔科疾病或骨科疾病等。
2.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伴有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等,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更为常见。
3.乏力、头晕:发作时患者可感到全身乏力、头晕,甚至出现黑矇、晕厥等症状,这可能与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输出量下降有关。
4.胃肠道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可能是由于疼痛刺激迷走神经或心肌缺血影响胃肠道功能所致。
三、特殊人群的临床表现特点
1.老年人: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不典型症状更为常见,如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容易漏诊和误诊。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掩盖心绞痛的症状,增加诊断的难度。因此,对于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
2.女性: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不典型,尤其是绝经前女性,胸痛症状相对较轻,更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背部或肩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此外,女性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症状的影响可能更大,如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加重症状。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对疼痛的感知能力下降,心绞痛症状往往不典型,甚至可能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肌缺血。
四、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的影响
1.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风险,使症状更加频繁和严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有助于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2.病史: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病史的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这些患者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既往有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的患者,再次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性较大,应密切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