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症状多样,可分为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及特殊人群症状特点。典型症状有胸痛,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呈压榨性等,持续35分钟,劳累等可诱发,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可缓解;心悸,表现为心跳异常;呼吸困难,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致肺部淤血引起。不典型症状包括胃部不适、肩背疼痛、咽喉疼痛。特殊人群症状各有特点,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乏力等,且基础病易掩盖症状;女性绝经后患病风险增加,症状不典型,还有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糖尿病患者可能有无痛性心肌缺血,心梗风险高、预后差。
一、典型症状
1.胸痛:这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部分患者描述为胸部有重物压迫感。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因素常可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在几分钟内缓解。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的人群,出现这种典型胸痛症状时,更应高度警惕心肌缺血。
2.心悸:患者会感觉心跳异常,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心悸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阵发性的。年轻人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大量吸烟、酗酒等,出现心悸症状时,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的可能。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心悸可能是心肌缺血的早期信号。
3.呼吸困难:在心肌缺血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部淤血,从而引起呼吸困难。轻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即稍微进行体力活动就感觉呼吸急促;重者在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需要端坐呼吸来缓解症状。肥胖人群由于心脏负担较重,发生心肌缺血时,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二、不典型症状
1.胃部不适:部分心肌缺血患者会出现类似胃痛的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这种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感知不敏感,更容易以胃部不适为首发症状。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胃部不适时,要注意与心肌缺血相鉴别。
2.肩背疼痛: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可能放射至肩部、背部,表现为酸痛、胀痛或刺痛。这种疼痛通常没有明显的外伤史,活动肩部时疼痛可能不会明显加重。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肩部劳损的人群,出现肩背疼痛时,不能忽视心肌缺血的可能。
3.咽喉疼痛:少数患者会出现咽喉部紧缩感、疼痛,可伴有咽部异物感。疼痛一般不剧烈,但会持续存在。经常用嗓的职业人群,如教师、歌手等,当出现咽喉疼痛且排除了咽喉部本身的疾病时,要考虑心肌缺血的可能性。
三、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疼痛的感知能力下降,心肌缺血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他们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而是表现为乏力、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而且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这些疾病会掩盖心肌缺血的症状,增加诊断的难度。因此,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非常重要。
2.女性: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心肌缺血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绝经后,女性患心肌缺血的风险逐渐增加。女性心肌缺血的症状可能不如男性典型,除了常见的胸痛、心悸等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疲劳、睡眠障碍、焦虑等非特异性症状。对于有月经紊乱、早绝经等情况的女性,更要关注心脏健康。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对疼痛的感觉减退,心肌缺血时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症状,即所谓的“无痛性心肌缺血”。这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且预后较差。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即使没有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