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有包膜双链DNA病毒可感染人类及多种动物能长期潜伏反复发作分单纯疱疹病毒(HSV-1致口周等原发或复发疱疹、HSV-2与生殖器疱疹相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发水痘、成年后免疫低下等激活致带状疱疹)、EB病毒(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且可能与鼻咽癌等发病有关、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巨细胞病毒(可致先天性感染致胎儿发育异常、免疫低下人群易引发多系统感染)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触、垂直、气溶胶传播临床表现因类型而异诊断有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特殊人群中儿童感染水痘需隔离防继发感染、EB感染需监测肝肾功能,孕妇感染可能影响胎儿需加强产检,免疫低下人群感染后病情易加重需注意防护及时就医。
一、疱疹性病毒的定义
疱疹性病毒是一类属于疱疹病毒科的有包膜双链DNA病毒,可感染人类及多种动物,能在宿主体内长期潜伏并反复发作。
二、分类及常见类型
(一)单纯疱疹病毒(HSV)
分为HSV-1和HSV-2两型。HSV-1多引起口周、颜面等部位的原发或复发性疱疹;HSV-2主要与生殖器疱疹相关,通过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初次感染引发水痘,表现为发热伴全身性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病毒潜伏于神经节,成年后免疫低下等情况可激活,导致带状疱疹,表现为单侧身体沿神经分布的成簇水疱伴神经痛。
(三)EB病毒(EBV)
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密切相关,还可能与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等发病存在关联,主要通过唾液传播。
(四)巨细胞病毒(CMV)
可引起先天性感染,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在免疫低下人群中易引发肺炎、肝炎等多系统感染。
三、传播方式
(一)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唾液、皮肤黏膜接触等方式传播,如HSV-1可通过亲吻等密切接触传播,VZV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水疱液传播。
(二)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疱疹病毒可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传给胎儿,如CMV、HSV等可造成先天性感染。
(三)气溶胶传播
VZV在水痘患者发病期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四、临床表现
(一)单纯疱疹
皮肤黏膜交界处出现群集性小水疱,破溃后可结痂,伴局部灼热、疼痛等,HSV-1原发感染可能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二)水痘
起病急,先有发热,1~2天后出现斑疹、丘疹,迅速变为疱疹,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可伴有瘙痒,皮疹分批出现。
(三)带状疱疹
沿单侧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成簇水疱,水疱基底红肿,常伴明显神经痛,疼痛可在皮疹出现前或与皮疹同时发生。
(四)EB病毒感染
表现为发热、咽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咽峡部灰白色假膜。
(五)巨细胞病毒感染
先天性感染可导致胎儿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等;免疫低下人群感染可出现肺炎、肝炎等,表现为咳嗽、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五、诊断方法
(一)临床表现观察
依据典型的皮肤黏膜疱疹表现、分布特点等初步判断病毒类型。
(二)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从水疱液、唾液等标本中分离病毒,是确诊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且耗时。
2.核酸检测:通过PCR等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快速诊断。
3.血清学检查:检测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提示既往感染或潜伏感染。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需严格隔离,避免搔抓疱疹以防继发细菌感染,因其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疱疹破溃后易引发脓疱疮等并发症;EB病毒感染的儿童需注意休息,监测肝肾功能等。
(二)孕妇
孕期感染疱疹病毒可能影响胎儿,如HSV、CMV等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流产等,需加强产前检查,监测胎儿情况。
(三)免疫低下人群
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疱疹病毒后病情易加重且难控制,需注意防护,避免接触传染源,一旦感染应及时就医评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