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有特定症状和位置表现,不同人群有各自特点。症状表现为疼痛性质多样、持续3-5分钟左右、常伴出汗等伴随症状;疼痛典型位置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其他部位,不典型位置易被误诊;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女性症状与男性有别且绝经后发生率上升,有基础病史人群症状可能不典型,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发病风险高。
疼痛性质: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能有烧灼感,患者往往感觉难以用具体的词语精准描述这种不适,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感觉胸部有轻微的不适,重者则疼痛较为剧烈,甚至可能伴有濒死感。例如,部分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会感觉胸部如同被一块大石头压住一样,喘不过气来。这种疼痛一般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刺激心脏内的神经末梢而产生的感觉。
疼痛持续时间:通常持续3-5分钟左右,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如果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需要警惕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等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这是因为心肌持续缺血时间过长会导致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所以时间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出汗是因为疼痛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恶心、呕吐可能是由于疼痛刺激内脏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心悸则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心脏节律可能发生改变所致。例如,有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会大量出汗,衣服都被汗水湿透,同时感觉恶心,想要呕吐但又吐不出来。
疼痛位置:
典型位置:主要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其他部位。胸骨后是指胸部正中胸骨的后面区域,心前区一般是指左前胸部,即左侧乳头附近的区域。疼痛可以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无名指和小指,也有的患者会放射至颈部、下颌、牙齿等部位。例如,有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感觉左肩和左臂内侧疼痛,就像被重物砸到一样的酸痛感;还有的患者会感觉下颌部位有疼痛,容易被误认为是牙齿问题或者口腔科疾病。这种放射痛的发生是因为心脏的神经传导与其他部位的神经传导存在一定的关联,疼痛信号会沿着神经传导通路扩散到其他区域。
不典型位置:部分患者心绞痛的位置可能不典型,比如有的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像胆囊炎、胃痛等;还有的女性患者心绞痛可能表现为颈部、咽部的不适,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女性的疼痛感知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而且内脏器官的疼痛定位本身就不是非常精确,所以不典型位置的心绞痛容易造成误诊,需要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全面的检查来鉴别。
不同人群的特点:
老年人:老年人的心绞痛症状可能不典型,疼痛可能不明显,有的仅表现为胸闷、气短,或者上腹部不适等,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感觉神经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对疼痛的感知能力下降。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掩盖心绞痛的症状,所以对于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心绞痛的可能。
女性:女性心绞痛的症状有时与男性不同,可能更多表现为颈部、咽部、肩部的不适,而且在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心绞痛的发生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心绞痛的发生率会明显上升,接近男性水平。这与女性体内激素变化有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所以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需要关注自身心血管方面的健康状况,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
有基础病史人群:比如本身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发生心绞痛时疼痛可能会因为血压的波动而有所不同;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等原因,心绞痛的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这就需要这类患者更加密切地监测自身心脏状况,因为无痛性心肌缺血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等,所以有基础病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心脏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心绞痛等心脏问题。
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的人群,发生心绞痛的风险较高。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狭窄,影响心肌供血;酗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血脂升高、体重增加,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脂饮食会使血脂水平升高,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引发心绞痛。所以这类人群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以降低心绞痛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