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有典型症状如胸痛(部位、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心悸、呼吸困难,还有不典型症状如胃肠道症状、牙痛、肩背部疼痛,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老年人易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女性症状与男性不同,糖尿病患者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率高,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不缓解尽快就医,有基础疾病者更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及时就医。
一、典型症状
(一)胸痛
1.部位:多发生在胸骨后、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也可放射至颈部、下颌、上腹部等部位。一般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有些患者可能感觉像被重物压迫一样。例如,一项针对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约70%-80%的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疼痛部位具有上述特征性。
2.持续时间:通常持续3-5分钟左右,如果发作时间超过20分钟甚至更长,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其持续时间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有关,侧支循环较好的患者,胸痛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
3.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有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如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饱食、寒冷刺激等。在体力活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能满足心肌氧需求时就会引发胸痛;情绪激动时,体内会分泌一些激素,影响心血管系统,也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发作导致胸痛。
(二)心悸
心肌缺血时,心脏的节律可能会受到影响,患者可感觉心跳加快、心慌、心律不齐等。这是因为心肌缺血会干扰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例如,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部分心肌缺血患者会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表现,从而引起心悸症状。
(三)呼吸困难
当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时,会影响肺部的血液循环,使肺淤血,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轻者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气短,重者休息时也可感到呼吸困难,甚至会出现端坐呼吸。这是因为心功能下降,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导致肺部血液淤积,影响气体交换。比如,一些中重度心肌缺血患者,由于心功能受损,会逐步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二、不典型症状
(一)胃肠道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这是因为心脏和胃肠道的神经支配有部分重叠,心肌缺血时产生的疼痛信号可能会干扰到胃肠道的感觉神经,导致胃肠道不适。例如,有研究表明,约15%的心肌缺血患者会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或主要表现,容易造成误诊漏诊,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二)牙痛
有些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表现为牙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为左侧或双侧牙痛,疼痛程度不一。这是因为心脏缺血产生的异常冲动通过神经传导,可能会被误以为是牙齿部位的疼痛。临床中曾有患者因牙痛就诊口腔科,后经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导致的。
(三)肩背部疼痛
肩背部疼痛也是心肌缺血的不典型症状之一,疼痛可出现在左肩、右肩、背部等部位,疼痛性质可为酸痛、胀痛等。这是由于心脏的感觉神经传导到脊髓后,会与肩背部的感觉神经产生交叉,导致肩背部出现牵涉痛。比如,一些老年患者可能首先表现为肩背部疼痛,而未意识到是心脏问题,从而延误病情。
三、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一)老年人
老年人心肌缺血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痛觉神经敏感性下降,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明显。同时,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肌缺血的症状可能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所掩盖。例如,一些老年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仅表现为乏力、头晕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
(二)女性
女性心肌缺血的症状有时与男性不同,除了胸痛外,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恶心等症状。而且女性心肌缺血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时间可能比男性更晚,但预后相对较差。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如女性的雌激素水平等因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女性心肌缺血患者在临床表现上更倾向于不典型症状,需要医生更加仔细地鉴别诊断。
(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症状往往不典型,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引起神经病变,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减退。同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变往往更为复杂,心肌缺血的诊断和治疗也相对更困难。例如,很多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没有明显的胸痛症状,而是表现为心悸、胸闷等不典型表现,容易延误治疗时机。
四、出现相关症状时的应对措施
当出现上述心肌缺血相关症状时,首先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片刻。如果症状不能缓解,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就诊。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要保持平静,避免紧张焦虑,因为情绪激动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症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更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一旦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心肌缺血,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