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或先天性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心脏结构异常、药物或毒物影响等。
1.遗传或先天性因素
部分心律失常由基因突变引起,表现为家族聚集性,可能引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紧张、焦虑、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或睡眠、呕吐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改变心脏电生理特性,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3.电解质紊乱
血钾、血钙、血镁等电解质异常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电活动。例如,低钾血症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高钾血症则可能导致心脏停搏。
4.心脏结构异常
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可导致心肌缺血、纤维化或电活动传导障碍,引发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
5.药物或毒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洋地黄类、β受体激动剂等,或毒物,如酒精、可卡因等,可能干扰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恶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