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病因有电解质紊乱、药物因素、遗传因素、器质性心脏病等。
1.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兴奋性、自律性改变,易引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传导性降低,可引发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
2.药物因素
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促心律失常作用,如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普罗帕酮;其他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某些抗生素等,也可能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等机制引发恶性心律失常。
3.遗传因素
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4.器质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常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因心肌纤维化引起电传导不均一,肥厚型心肌病因心肌肥厚导致心室肌复极不一致,风湿性心脏病因心脏瓣膜病变影响心肌电活动,均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