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病理性因素等。
1.生理性因素
部分健康人群会出现生理性心动过缓,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其心脏功能强大,每次心跳输出血量多,为满足身体需求,心率相对较慢。运动员经过长期训练,心脏储备能力增强,安静时心率也可低于正常范围。睡眠状态下,人体代谢降低,神经兴奋性减弱,心率也会减慢,这都是正常的生理调节,无需特殊处理。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动过缓,例如β受体阻滞剂,它可抑制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动过缓。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也有类似作用,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率。
3.病理性因素
心脏疾病是常见原因,如窦房结病变,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其功能受损会导致起搏频率下降,引发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激动不能正常传导至心室,也会使心率变慢。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代谢减缓,可出现心动过缓;严重缺氧、高钾血症等也会影响心脏电活动,导致心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