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应该查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反应指标等。
1、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是诊断心肌炎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肌钙蛋白(cTnI、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特异性高,心肌损伤后3-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1-2周,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依据;CK-MB在发病后3-8小时升高,9-30小时达峰,48-72小时恢复正常,对心肌损伤有诊断意义;CK升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但特异性较低。这些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2、炎症反应指标
炎症反应指标反映体内炎症程度,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和血沉在心肌炎急性期可能升高,提示炎症活动;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或炎症反应。这些指标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单独使用缺乏特异性。
心肌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单一指标异常不足以确诊。若出现发热、乏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