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通常是基本心脏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感染因素、其他因素。
1.基本心脏疾病
冠心病是常见原因,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使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影响心脏泵血功能,长期可致心衰;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扩大,易引发心衰;心脏瓣膜病,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引发心衰。
2.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需要更用力收缩才能将血液泵出,久而久之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脏功能逐渐受损,最终可能发展为心衰。
3.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使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心室率过快,心脏充盈时间缩短,心输出量减少;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脏泵血不足,均可导致心衰。
4.感染因素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感染引发发热、咳嗽等症状,增加身体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同时感染产生的毒素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脏功能,诱发心衰。
5.其他因素
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为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需增加泵血次数和力量,加重心脏负担;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代谢加快,心脏负荷增加,长期可致心衰。
若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前尽量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病情。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程度等信息,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定期复查,切勿自行用药或忽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