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风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其能降低心脑血管病患者缺血事件发生几率。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尤其是既往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病史者,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等,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其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及复发风险。
2、介入治疗
对于冠心病患者,当冠状动脉狭窄严重时,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支架等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大量临床实践证明,PCI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肌梗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3、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左主干病变等不适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通过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等)搭建旁路,恢复心肌血供。该手术能有效缓解心绞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且存在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移植血管闭塞等。
运动康复可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如适量的有氧运动等,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心理康复则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行干预,可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良好心理状态,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