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血液成分改变、心脏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增长(通常40岁以后发病风险逐渐增加)、男性相对女性更易发生(可能与男性的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动脉壁内膜下脂质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当狭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心肌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
2、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肌缺血。一些因素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比如吸烟、大量饮酒、情绪剧烈波动等。对于年轻人群,长期大量吸烟可能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供血不足。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增加冠状动脉痉挛引发心肌缺血的风险。
3、血液成分改变
严重贫血时,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即使冠状动脉供血正常,也会导致心肌相对缺氧,引发心肌缺血。例如,患有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贫血疾病的人群,长期贫血状态易出现心肌缺血相关症状。
4、心脏负荷过重
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时,就容易发生心肌缺血。运动员等长期高强度运动人群,如果心脏功能不能适应过度增加的负荷,也可能出现相对性的心肌缺血情况。
有吸烟、高脂血症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进而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生风险。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作息,有不适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