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的诱因可能包括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异常、药物不当、过度负荷等。
1、感染
感染是急性心衰的常见诱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病原体入侵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诱发心功能急剧恶化。患者常伴随发热、咳嗽或排尿异常等症状,需及时识别并控制感染源。
2、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会缩短心脏舒张期,减少冠脉灌注和回心血量;缓慢型心律失常(如严重窦缓、房室传导阻滞)则导致心输出量下降。两者均可打破心脏供需平衡,诱发急性心衰,需通过心电图监测及时干预。
3、血容量异常
血容量骤增(如输液过快、过量饮水)或骤减(如严重脱水、大出血)均可能诱发心衰。前者增加心脏前负荷,后者通过代偿性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控制液体摄入,并监测体重、尿量等指标。
4、药物不当
某些药物可能直接损害心肌或诱发心衰,如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加重水钠潴留)、某些抗心律失常药(延长QT间期诱发室颤)、钙通道阻滞剂(负性肌力作用)等。患者用药前应告知医生病史,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5、过度负荷
体力过度负荷(如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情绪过度激动(如焦虑、暴怒)会通过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短期内显著增加心脏做功。患者需根据心功能分级制定活动计划,保持情绪稳定。
若出现持续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体重短期内快速增加(>2kg/周),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早期识别诱因并干预,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衰复发风险,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