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血液检查包括血脂检查、血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等。
1.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血脂检查,可了解患者的血脂水平,指导降脂治疗。
2.血糖检查
血糖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糖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3.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异常可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患者常需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凝血功能检查可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调整药物剂量。
4.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异常等可能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例如,贫血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血小板增多可促进血栓形成。
5.同型半胱氨酸检查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通过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