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一般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炎症反应等。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见病因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出现破裂。破裂后,斑块内容物暴露,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形成血栓,部分或完全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
2.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如寒冷、情绪激动、吸烟等,可发生痉挛。痉挛使冠状动脉管腔急剧狭窄,心肌供血急剧减少,从而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这种痉挛可发生在正常或存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
3.心肌耗氧量增加
当患者进行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情绪剧烈波动等情况时,心肌耗氧量会显著增加。若冠状动脉存在病变,无法相应增加供血,心肌供需失衡,就会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
4.炎症反应
身体内的炎症反应可能波及冠状动脉,影响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不稳定,增加斑块破裂风险,进而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通常包括胸痛性质改变、疼痛发作频繁、疼痛范围扩大、伴随症状增多、心电图改变明显等。
1.胸痛性质改变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胸痛程度较稳定型心绞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10-20分钟甚至更久。疼痛性质可能从以往的压迫感、紧缩感变为尖锐痛、烧灼痛等,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效果不佳。
2.疼痛发作频繁
发作频率明显增加,可能在一天内多次发作,甚至在安静状态或夜间睡眠时也会突发胸痛,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生活质量,打破了以往相对稳定的发作规律。
3.疼痛范围扩大
疼痛部位不局限于心前区,可放射至更广泛的区域,如肩部、背部、上肢(尤其是左侧)、颈部、下颌等部位,让患者感觉疼痛范围增大,有时难以准确指出疼痛中心。
4.伴随症状增多
除了胸痛,常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患者会感觉呼吸费力,需要用力呼吸;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心悸、头晕等,这些症状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适感。
5.心电图改变明显
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出现明显的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与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异常更为显著且多变。
一旦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如剧烈胸痛、频繁发作等,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就地休息,并尽快呼叫急救车或前往附近医院的急诊科就诊,因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发展为心肌梗死的风险,及时救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