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子宫内膜癌具独特分子遗传学及病理特征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等,可通过影像学检查与病理活检诊断,治疗有手术、化疗、靶向等,预后受分子特征、分期等影响,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需个体化诊疗。
一、定义
低分子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癌的特殊亚型,具有独特分子遗传学特征,区别于传统子宫内膜样癌等类型,分子层面常存在特定基因融合等改变。
二、病理特征
具有特定组织学形态与分子标记物特征,如可见相对特殊细胞排列及形态表现,分子层面存在如NTRK基因融合等分子异常情况。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绝经后女性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较为常见,部分患者伴有阴道排液增多,症状与肿瘤生长部位及进展程度相关。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子宫及附件情况,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浸润范围;2.病理活检:通过分段诊刮等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测,明确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子特征。
五、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早期患者可行全面分期手术;2.化疗:依据患者病情及分子特征选择合适化疗方案;3.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分子异常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
六、预后因素
分子特征、肿瘤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影响预后,存在有利分子特征患者相对预后较好,分期晚患者预后较差。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身体耐受情况选择治疗方式;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治疗中需充分考量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及治疗对基础疾病的可能干扰,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