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多样,内膜样癌常见,浆液性癌恶性高、核异型性显著,黏液性癌少见且有黏液池,透明细胞癌有实性片状等排列;采用FIGO分级系统分G1G2G3且与预后相关;病理分期依FIGO系统分ⅠⅡⅢ期对治疗和预后重要;年轻女性病理类型特殊需结合生育因素,老年患者分级高需综合全身情况制定方案。
一、组织学类型
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多样,其中内膜样癌最为常见,约占80%-90%,癌细胞形态类似增生的内膜腺体,依据分化程度可细分为高、中、低分化;浆液性癌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癌细胞呈复层排列,核异型性显著;黏液性癌相对少见,癌细胞会形成黏液池;透明细胞癌的癌细胞呈实性片状、腺管或乳头状排列,胞质丰富且透明。
二、分级情况
采用FIGO分级系统,依据腺体分化程度、实性区域比例等将其分为G1(高分化)、G2(中分化)、G3(低分化)。一般而言,高分化者预后相对较好,低分化者预后较差,分级结果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三、病理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遵循FIGO分期系统,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Ⅱ期为肿瘤侵犯宫颈间质,Ⅲ期则累及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病理分期对于确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起着关键作用,不同分期的患者治疗策略和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四、特殊人群病理特点
年轻女性:患子宫内膜癌时,病理类型可能更倾向于某些特殊亚型,需结合生育相关因素精准分析病理特征,以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老年患者:病理分级往往较高,由于老年患者全身状况通常较为复杂,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量其全身情况,充分权衡各种治疗手段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