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表现为甲板增厚、变形,颜色有变黄、灰褐色、白色等,质地脆易碎、可与甲床分离,甲周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脱屑,儿童因皮肤屏障弱症状更敏感,成人中美甲等频繁接触水或潮湿环境者风险高且进展快,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恢复慢且甲周组织感染等并发症几率增加。
一、甲板外观异常
1.增厚:真菌侵入甲板后,甲板角质物堆积,导致甲板厚度增加,比正常甲板明显增厚,触摸时可感觉到甲板较硬且厚。
2.变形:甲板形状发生改变,可能出现甲板弯曲、扭曲,不再保持正常平整的形态,严重时会影响手指或脚趾的正常活动。
二、颜色改变
1.变黄:最为常见,甲板呈现淡黄色、黄色甚至深黄色,这是由于真菌代谢产物积累等原因导致甲板颜色改变。
2.灰褐色:部分患者甲板会变为灰褐色,颜色不均匀,可能有深浅不一的色调变化。
3.白色:甲板表面出现白色斑块,逐渐向周围扩散,使甲板部分或全部变为白色,质地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三、质地改变
1.脆易碎:甲板变得脆弱,容易破碎成小块,用指甲刀修剪时感觉很容易断裂,不再像正常甲板那样坚韧。
2.与甲床分离:甲板逐渐与甲床脱离,甲板下方可能出现空隙,严重时甲板可完全从甲床上脱落。
四、周围组织改变
1.甲周皮肤红肿:灰指甲病情发展时,甲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现象,伴有疼痛感,尤其在感染严重或继发细菌感染时更为明显。
2.甲周瘙痒、脱屑:甲周皮肤会有瘙痒感,并且出现脱屑情况,搔抓后可能加重皮肤损伤,增加继发感染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若感染灰指甲,甲周皮肤症状可能更为敏感;成人中,长期从事美甲、频繁接触水或处于潮湿环境等人群,灰指甲的发生风险较高,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进展相对较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灰指甲的恢复可能更缓慢,且甲周组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