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医学上称甲真菌病由真菌感染引起,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等)、酵母菌(如白念珠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如帚霉菌),诱发因素有个人卫生与环境(长期潮湿、卫生差)、自身其他癣病蔓延(足癣等未治致真菌蔓延指甲)、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艾滋病患者易患)、年龄因素(老年人指甲脆薄、儿童多汗或接触感染源易感染)。
一、病原菌感染
(一)皮肤癣菌感染
皮肤癣菌是导致灰指甲的常见致病菌,其中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较为常见。这些真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如共用拖鞋、毛巾等)侵入指甲周围皮肤,进而侵犯甲板和甲床。例如,红色毛癣菌具有嗜角质性,能在指甲的角质层中定植并繁殖,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
(二)酵母菌感染
酵母菌中的白念珠菌等可引发灰指甲,这类真菌常与局部潮湿环境相关,若足部长期处于多汗、潮湿状态,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容易感染指甲导致病变。
(三)非皮肤癣菌性霉菌感染
某些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如帚霉菌等,也可引起甲真菌病,它们同样能通过破坏指甲的角质结构,逐步导致灰指甲的形成。
二、诱发因素影响
(一)个人卫生与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比如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脚部多汗等,会使足部皮肤处于温暖潮湿的状态,为真菌滋生创造了适宜条件,增加感染灰指甲的风险;此外,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如不经常清洁脚部、更换袜子等,也会促进真菌的繁殖与感染。
(二)自身其他癣病蔓延
若自身患有足癣、手癣等其他部位的癣病,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真菌可能会蔓延至指甲,从而引发灰指甲。例如,足癣患者的真菌容易从脚部皮肤扩散到指甲部位。
(三)免疫力状况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而患上灰指甲;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受损者,也属于灰指甲的高发人群。
(四)年龄因素
老年人指甲的生理结构会发生变化,指甲变得脆薄,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害;儿童若存在脚部多汗、与他人共用拖鞋等接触感染源的情况,也可能感染真菌导致灰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