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无盆腔器质性病变但也非完全正常,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其症状;继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属不正常现象,青春期原发性痛经需调整生活方式,继发性痛经伴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治疗
一、原发性痛经
1.发生情况:多见于青春期女性,通常在月经初潮后不久开始出现。其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含量增高是造成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高水平的前列腺素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一般来说,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这类原发性痛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认为是相对常见的,但也并非完全正常,只是在青春期女性中相对多发。
2.影响因素及表现:其发生可能受生活方式影响,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加重原发性痛经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痉挛性,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但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二、继发性痛经
1.发生情况: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等疾病导致。这些器质性病变是异常的情况,由其引发的痛经属于不正常现象。
2.相关疾病及影响: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内膜组织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这种疼痛会进行性加重,且会影响生育等功能;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也会导致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同时伴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表现。这类痛经是由疾病导致,属于不正常的病理状态,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来缓解痛经症状。
对于青春期女性出现原发性痛经,要注意生活方式调整,保证充足睡眠、减轻精神压力等;而对于有继发性痛经表现的女性,尤其是伴有异常月经改变、疼痛进行性加重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