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统称分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约占七成到八成因血管被血栓阻塞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出血性是血管破裂血液压迫脑组织,常见高血压等为危险因素,常见症状有口角歪斜等,危险因素包含可调控的高血压高血脂等及不可调控的高龄和家族史等需针对性防控。
一、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脑部血管被血栓等物质阻塞,使得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坏死。常见的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心源性栓塞等。
二、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后压迫周围脑组织,常见类型有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高血压是引发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增加脑血管破裂的风险。
三、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突然出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头痛剧烈、呕吐、意识障碍(如昏迷)等症状。例如,有的患者会突然发现自己拿不住东西,走路时一侧肢体行动不便;有的会出现言语表达困难,说不清楚话等情况。
四、危险因素
可调控因素:高血压患者若血压长期偏高,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脑卒中风险;高血脂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血管神经病变,进而增加脑卒中发生几率;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稠度;酗酒会使血压升高,还可能导致凝血机制异常;肥胖人群往往伴随代谢异常,如高血脂、高血糖等,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缺乏运动的人身体代谢能力下降,也容易引发相关代谢紊乱从而增加脑卒中风险。
不可调控因素:高龄是脑卒中的重要不可控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的弹性会下降、功能会衰退,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会明显增加;此外,有家族脑卒中病史的人群,遗传因素也会使发病风险相对升高。对于不同人群,比如高龄老人要更加注重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要严格管理自身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将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以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