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与遗传易感性相关,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使双氢睾酮转化致毛囊微小化,头皮油脂分泌过多会堵塞毛囊,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可影响内分泌等加重,某些全身性疾病及药物副作用也可能诱发或加重。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是脂溢性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若家族中有脂溢性脱发患者,个体患病风险显著升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发现,特定的基因位点与脂溢性脱发的易感性密切相关,携带相关易感基因的人群,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更易发生毛囊萎缩等改变,从而引发脱发。
二、雄激素水平异常
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是关键因素。雄激素中的双氢睾酮(DHT)在脂溢性脱发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睾酮会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DHT,DHT会与毛囊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导致毛囊微小化,毛发生长期缩短,毛发变细变软,最终逐渐脱落。男性体内雄激素分泌相对较多,因此男性脂溢性脱发的发生率通常高于女性,但女性也可能因雄激素代谢异常等出现脂溢性脱发。
三、头皮油脂分泌过多
头皮皮脂腺分泌旺盛会影响毛发健康。雄激素可刺激皮脂腺增生,使其分泌过多油脂,过多的油脂堆积在毛囊周围,可能堵塞毛囊,影响毛囊的正常营养供应和气体交换,进而阻碍毛发的正常生长,促使脱发发生。
四、生活方式因素
1.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可能加重脂溢性脱发的进程。例如,熬夜会影响雄激素的正常代谢和调节,进而对毛囊产生不利影响。
2.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干扰毛囊的正常生长周期,导致毛发进入休止期,增加脱发的风险。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都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和神经调节,对脂溢性脱发起到推动作用。
五、其他相关因素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间接影响毛发的生长状态,从而诱发或加重脂溢性脱发;此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脱发,若长期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后出现脱发情况,需考虑药物因素,但相对前几类因素,此类情况相对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