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是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病理性改变与长期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多数患者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有胃食管反流或并发症发病风险与胃食管反流病生活方式年龄性别有关靠胃镜结合活检诊断属食管腺癌癌前病变需定期胃镜监测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者要控制反流调整生活方式用药物抑制胃酸关注病情变化特殊人群综合评估管理。
一、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相关表现,如烧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难等,少数患者可能以并发症表现就诊,如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呕血等)、食管狭窄(出现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等。
二、发病风险因素
1.胃食管反流病: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是Barrett食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等反复刺激食管下段黏膜,引发上皮化生。
2.生活方式因素:肥胖、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等可增加胃食管反流发生风险,进而促进Barrett食管的形成。
3.年龄与性别:中老年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三、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胃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胃镜下可见食管下段出现橘红色的柱状上皮区域,活检发现柱状上皮即可确诊Barrett食管。此外,需定期进行胃镜随访,观察是否存在异型增生等癌变相关病变。
四、癌变风险及监测
Barrett食管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因此,确诊Barrett食管后需定期进行胃镜监测,一般建议每1-3年行胃镜及病理检查,若发现高级别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征象,需进一步评估并考虑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干预。
五、管理与干预
对于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Barrett食管患者,需积极控制反流症状,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来缓解反流情况。同时,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随访和治疗方案,尤其要重视有异型增生等癌变倾向患者的管理。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需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在管理中兼顾基础疾病控制与Barrett食管相关监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