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
子宫内膜癌早期有非特异性症状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等,超声为常用初筛手段子宫内膜厚≥5mm需进一步评估,MRI可精准判断病变范围,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金标准包括诊刮和宫腔镜活检,肥胖、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高危人群需加强早期筛查每年至少一次妇科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提高治愈率预后。
一、症状表现观察
子宫内膜癌早期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若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如绝经后阴道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等)需高度警惕;部分患者可伴有阴道排液增多,排液可为浆液性、血性或伴异味;少数患者可有下腹疼痛等不适,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需结合进一步检查明确。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为常用初筛手段,经阴道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宫腔内病变情况,若子宫内膜厚度≥5mm需进一步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病变区域血流情况,辅助判断病变性质。
2.磁共振成像(MRI):对评估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等具有重要价值,能更精准地判断病变范围,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三、病理学检查
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
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内膜诊刮术: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癌细胞及病理类型。
宫腔镜下活检:可直接观察宫腔内病变形态(如是否存在息肉样、结节状病变等),并在直视下取组织活检,相比传统诊刮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宫腔内病变的细致评估。
四、高危人群筛查
具有以下高危因素的人群需加强早期筛查:
肥胖:体重指数(BMI)≥28kg/m2者,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升高,此类人群应定期进行妇科超声等检查。
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长期无排卵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需密切监测子宫内膜情况;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者,也应定期评估子宫内膜状态。
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相对增加,建议定期开展妇科检查及相关影像学筛查。
对于上述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1次妇科检查、超声等项目的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病变,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