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是脊髓遭受损伤致损伤平面以下躯体运动、感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综合征,病因分外伤性(外界暴力致脊柱骨折脱位压迫挫伤脊髓)和疾病性(脊髓炎、肿瘤、血管病变等影响脊髓功能),临床表现有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及二便功能障碍,诊断靠影像学检查结合外伤史和症状表现且不同年龄在相关方面有差异。
一、定义阐释
截瘫是因脊髓遭受损伤,致使损伤平面以下躯体的运动、感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综合征。脊髓损伤可由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引发脊柱骨折、脱位进而压迫脊髓)、疾病(如脊髓炎、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病变等)等多种因素造成。
二、病因分析
(一)外伤性因素
多由外界暴力作用于脊柱,引起脊柱骨折、脱位,使脊髓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压迫、挫伤等,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等场景。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因相应外伤出现截瘫,青壮年因高风险职业或运动易发生外伤致截瘫,儿童若遇意外坠落等情况也可引发。
(二)疾病性因素
脊髓炎可由病毒感染等导致,炎症侵袭脊髓使神经功能受损;脊髓肿瘤会逐渐压迫脊髓组织,影响其正常传导功能;脊髓血管病变如出血、缺血等会破坏脊髓血供,进而影响脊髓功能,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因相应疾病出现截瘫,中老年更易患某些退行性或肿瘤性脊髓疾病。
三、临床表现
(一)运动功能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肌肉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轻的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肌力下降,重的可出现完全性瘫痪,无法自主运动。不同年龄患者因损伤程度不同,运动障碍表现轻重有别,儿童可能影响其运动发育进程。
(二)感觉功能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可能感知不到疼痛、温度变化等刺激。不同性别患者在感觉障碍上无本质差异,但不同年龄对感觉异常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不同。
(三)二便功能障碍
可出现尿潴留、尿失禁或大便失禁等情况,截瘫患者因脊髓对排便、排尿的控制功能受损,面临排泄方面的困难。不同年龄人群在二便管理上有不同护理需求,儿童护理需更精细。
四、诊断方式
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可初步观察脊柱骨骼情况,CT能更清晰显示脊柱骨折、脱位等细节,磁共振成像(MRI)可准确查看脊髓损伤的部位、程度等,结合患者外伤史、症状表现等综合诊断。不同年龄患者在检查配合度等方面有差异,医护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检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