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子宫内膜癌指肿瘤局限于内膜层或浅肌层临床多为Ⅰ期,临床表现有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经量经期改变及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白或血性分泌物伴感染时呈脓性恶臭,诊断靠妇科检查、经阴道超声(内膜≥5mm且回声异常需评估)、分段诊刮(确诊金标准),治疗以手术为主Ⅰ期多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有高危因素术后辅放化疗,预后早期相对良好,特殊人群中绝经后应定期妇科检及超声,有家族史者更早监测,年轻有生育需求需多学科评估保留生育功能。
一、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定义
早期子宫内膜癌指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层或侵犯深度≤浅肌层(通常指侵犯深度<1/2肌层),临床分期多为Ⅰ期,此时肿瘤尚未广泛扩散至子宫外组织。
二、临床表现
1.阴道出血:围绝经期女性可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绝经后女性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部分患者可误以为是绝经后正常现象而忽视。2.阴道排液:可表现为白色或血性分泌物,若合并感染可有脓性恶臭白带,需警惕肿瘤坏死感染的可能。
三、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了解子宫大小、形态及附件情况,部分早期患者子宫可能无明显异常体征。2.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筛查手段,可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若内膜厚度≥5mm且回声异常(如不均质回声等),提示需进一步评估。3.分段诊刮:为确诊金标准,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明确病变性质及组织学类型,如腺癌等常见病理类型。
四、治疗方式
以手术治疗为主,Ⅰ期患者多采用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若存在高危因素(如病理分化差、深肌层侵犯等),可考虑术后辅助放疗或化疗,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及病理结果等综合制定。
五、预后情况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相对良好,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90%左右,预后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如高分化腺癌预后优于低分化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绝经后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妇科超声等检查,建议每年至少1次,以便早期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厚等情况,及时干预。2.有家族史人群:如有林奇综合征等遗传倾向的家族,亲属中女性应更早开始监测,可每半年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肿瘤标志物(如CA125等)筛查,因这类人群患子宫内膜癌风险高于普通人群。3.年轻患者:若有生育需求,需在充分评估病情后,在多学科团队指导下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如肿瘤局限、分化良好等,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肿瘤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