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病人有运动功能异常分完全与不完全性,部分伴感觉减退、消失或异常且范围与神经支配区相关,自主神经功能受累致皮肤状态、色泽、温度及出汗异常,常出现二便排泄异常,长期不活动致废用性肌肉萎缩,长期固定姿势易关节畸形且儿童影响更深远需尽早干预。
一、运动功能障碍
瘫痪病人最突出的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异常,根据瘫痪程度可分为完全性瘫痪与不完全性瘫痪,完全性瘫痪时肢体完全丧失活动能力,不完全性瘫痪则仍有部分微弱运动功能,不同病因导致的瘫痪其运动障碍的具体表现及进展速度等存在差异,例如脊髓损伤引起的瘫痪可能在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运动功能丧失,且恢复进程受损伤严重程度等影响。
二、感觉障碍
部分瘫痪病人会伴随感觉方面的异常,可表现为感觉减退,即对痛觉、触觉等刺激的感知程度降低;也可能出现感觉消失,完全丧失对相应刺激的感知;还可能出现异常感觉,如麻木感、刺痛感等,感觉障碍的范围与瘫痪所累及的神经支配区域相关,例如颈髓病变导致的瘫痪常伴有相应节段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瘫痪病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受累,可出现皮肤状态改变,如皮肤干燥、失去光泽,或出现潮红、发绀等色泽异常,还可能伴有皮肤温度的异常,部分区域温度较正常偏低或偏高;另外,出汗功能也可能出现障碍,表现为多汗或无汗等情况,这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与神经受损累及自主神经纤维有关。
四、二便障碍
瘫痪病人常出现二便排泄异常,泌尿系统方面可表现为尿潴留,即膀胱内尿液无法自行排出,长时间可导致膀胱扩张,也可能出现尿失禁,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出;消化系统方面则多表现为便秘,因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致使排便困难,二便障碍的发生与支配二便功能的神经通路受损相关,例如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受损会影响膀胱和肠道的正常神经调控。
五、肌肉萎缩
由于瘫痪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缺乏有效的运动刺激,会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减小、肌力进一步下降,肌肉萎缩的速度与瘫痪持续时间、康复干预情况等密切相关,儿童瘫痪病人若长期未得到有效康复,肌肉萎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会阻碍正常的肢体发育进程。
六、关节畸形
长期瘫痪导致肌肉力量失衡,且关节长期处于固定姿势,容易出现关节挛缩、变形等畸形情况,如膝关节屈曲畸形、髋关节外旋畸形等,关节畸形的发生不仅影响肢体外观,还会进一步限制肢体功能恢复,在不同年龄群体中,儿童因骨骼仍处于发育阶段,关节畸形对未来肢体功能的影响更为深远,需要尽早进行干预以预防畸形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