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患者急性期需现场避免不当搬动尽快转运就医评估,药物用糖皮质激素8小时内开始需专业判断,手术对骨折脱位等尽早施行,康复分早期关节活动度训练、中期坐立站立训练、后期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且长期坚持,并发症防治包括压疮定时翻身、泌尿系统感染多饮水及无菌操作、肺部感染呼吸排痰训练并考虑不同年龄特点。
一、急性期救治
截瘫患者急性期需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应避免对患者进行不当搬动,防止二次脊髓损伤。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到达医院后需迅速评估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包括神经系统查体、影像学检查(如脊柱X线、CT、MRI等)以明确损伤部位和程度。
二、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例如甲泼尼龙,需在脊髓损伤后8小时内开始使用,其作用机制为减轻脊髓水肿,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但使用时需严格把握时间窗及适应证,需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应用。
三、手术治疗
对于存在骨折脱位、骨片压迫脊髓等情况的截瘫患者,需尽早施行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如椎板减压术,目的是解除脊髓的外在压迫因素,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手术时机的选择需结合患者全身状况及脊髓损伤情况综合判定。
四、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伤后早期即可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被动屈伸关节,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训练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损伤,尤其儿童患者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过度牵拉关节。
中期康复:逐步开展坐立训练、站立训练,可借助轮椅、站立架等辅助器具进行,训练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耐受情况,根据年龄、性别等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女性患者需考虑身体结构特点,男性患者则根据其体力状况合理安排。
后期康复:着重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指导患者练习穿衣、进食等,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康复治疗需长期坚持,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计划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康复目标需兼顾生长发育与功能恢复。
五、并发症防治
压疮: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左右翻身1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皮肤易受压部位可使用减压敷料等,需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儿童皮肤娇嫩,更需注意操作轻柔。
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起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定期更换尿管,更换尿管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不同性别患者在尿管护理上需注意其生理结构差异带来的不同护理要点。
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排痰训练,必要时辅助胸部物理治疗,如叩背等,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风险,年龄较小患者需注意排痰方式的安全性,避免损伤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