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是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核心表现有认知功能减退(含记忆、语言、失用失认)和行为损害(含人格改变、情绪波动、精神行为异常),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家族有患者风险增高)和环境因素(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等影响),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认知功能评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照护包括医疗上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症状延缓进展,生活照护要提供安全环境、规律生活,家族遗传风险人群定期监测认知功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积极控血压血糖血脂降风险。
一、定义
老年痴呆症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认知功能减退及行为损害。
二、核心表现
(一)认知功能减退
1.记忆障碍:早期多表现为近期记忆减退,如遗忘刚刚发生的事情、忘记熟悉的人名等,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远期记忆受损,难以回忆过去的经历。
2.语言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找词困难、语言表达混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失用与失认:失用表现为不能完成原本熟悉的动作,如不会穿衣、系扣子等;失认则是对物体、人物、地点等不能正确辨认。
(二)行为损害
1.人格改变:患者性格可能发生明显变化,如变得淡漠、孤僻、易激惹等。
2.情绪波动: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异常,或无明显诱因的情绪高涨、低落等。
3.精神行为异常: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例如坚信自己被他人迫害、看到不存在的事物等。
三、发病机制与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增高,遗传基因在疾病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二)环境因素
1.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会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
2.其他因素: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等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
四、诊断与照护
(一)诊断
早期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认知功能评估(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可见海马体等区域萎缩)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判断。
(二)照护
1.医疗干预:目前虽无根治方法,但可通过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2.生活照护: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保证规律生活安排,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缓病情恶化。对于有家族遗传风险人群,建议定期监测认知功能;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