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脑出血是脑内血管非外伤性破裂致脑实质出血的常见脑血管病,病因包括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血液病等,发病机制为血肿压迫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可引发脑疝及周围脑组织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有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诊断靠头颅CT,治疗涵盖降颅内压、控血压、维持生命体征、手术,特殊人群中高血压者需规范控压监测用药,老年人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儿童多因先天因素相关需排查干预及特殊护理。
一、定义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非外伤性破裂导致的脑实质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二、病因
1.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或纤维素样坏死,形成微动脉瘤,血压骤升时微动脉瘤破裂出血,此为最常见病因。
2.脑动脉瘤:脑动脉壁局部薄弱膨出形成动脉瘤,血压波动时易破裂出血。
3.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结构异常易破裂出血。
4.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可影响凝血功能导致脑出血。
三、发病机制
血管破裂后血液在脑实质内形成血肿,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引起局部脑水肿,进而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引发脑疝,危及生命。同时,血肿周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等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常突发头痛、呕吐,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
2.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可出现偏瘫(一侧肢体无力)、偏身感觉障碍(一侧身体感觉减退)、言语障碍(说话不清等),若出血量较大,可迅速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呼吸循环紊乱等。
五、诊断方法
头颅CT是诊断自发性脑出血的重要手段,可快速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六、治疗原则
1.降低颅内压: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控制血压: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控血压,避免血压过高加重出血,但也需防止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
3.维持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4.手术治疗: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清除血肿,如脑内血肿清除术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血压患者:需长期规范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定期监测血压,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2.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发生自发性脑出血时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需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及时处理。
3.儿童:儿童自发性脑出血多与脑血管畸形等先天因素相关,需排查先天血管异常,早期诊断并干预,同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重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及护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