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精症是精液中精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弱精症是精子活动能力低下不符合活力标准,病因有生殖系统感染、内分泌异常、精索静脉曲张、遗传及不良生活方式,通过精液常规分析诊断,不同人群如适龄生育男性、特殊生活方式及有病史者需关注相关情况。
一、少精症定义及相关指标
少精症是指精液中精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正常精液中精子浓度一般要求每毫升精液中精子数量≥15×10个,若精液检查中精子浓度低于此值,则可判定为少精症。
二、弱精症定义及相关指标
弱精症是指精子的活动能力低下。通常通过精子活力分级来评估,正常情况下a级精子(快速前向运动)需≥25%,或a+b级精子(前向运动)需≥50%,若精子活力低于上述标准,则为弱精症。
三、病因分析
(一)生殖系统感染因素
如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生殖系统感染,可影响精子的生成、发育及活力,从而引发少精、弱精症。研究表明,生殖道感染会导致精液中白细胞增多,释放炎症因子,损害精子。
(二)内分泌异常因素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如雄激素缺乏、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等,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成熟过程,进而导致少精、弱精。例如,垂体瘤患者可能出现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影响精子生成。
(三)精索静脉曲张因素
精索静脉曲张可使阴囊内温度升高,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同时导致局部缺氧、毒性物质积聚等,从而引起精子数量减少和活力下降。
(四)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缺陷,如染色体异常(如克氏综合征,表现为47,XXY核型)等,可直接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发育,导致少精、弱精症。
(五)不良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高温环境暴露(如长期洗热水澡、穿紧身裤)等,均可能对精子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少精、弱精的发生风险。
四、诊断方法
主要通过精液常规分析来诊断少精、弱精症。需规范采集精液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对精子的数量、活力等指标进行检测,依据相应的正常参考值来判定是否存在少精或弱精情况。
五、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男性年龄因素
随着男性年龄增长,精子质量可能逐渐下降,35岁以上男性少精、弱精的发生率相对增高。因此,适龄生育且有生育计划的男性应关注自身精子健康状况。
(二)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从事高温作业、频繁接触化学毒物(如农药、重金属等)或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过大状态的男性,需特别注意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因素持续影响精子质量。
(三)有病史人群
有生殖系统炎症病史、精索静脉曲张病史或内分泌疾病病史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精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少精、弱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