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颅内压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四种病症。偏头痛是常见原发性头痛,有特定特点和应对方式;颅内压增高由颅内病变致,有成因、表现和应对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动脉瘤破裂引起,有特点和应对措施;脑膜炎分不同类型,有相应表现和应对办法。
一、偏头痛
1.特点: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多为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疼痛程度中等或重度,可因日常活动如走路、爬楼梯等加剧疼痛,部分患者在头痛发作前可有视觉先兆,如闪光、暗点等。研究表明,偏头痛的发生与遗传、神经递质紊乱等因素有关,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激素变化相关,如月经周期、妊娠期等。
2.应对:对于轻度偏头痛,可通过休息、避免强光和噪音等非药物方式缓解。若疼痛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二、颅内压增高
1.成因与表现: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病变导致颅内压升高时,可出现头疼并伴有呕吐,且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常见原因包括脑出血、脑肿瘤、脑积水等。脑出血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突然升高时发病,除头疼、呕吐外,还可能有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表现;脑肿瘤患者随着肿瘤逐渐增大,颅内压逐渐升高,除头疼、呕吐外,还可能有视力下降、癫痫发作等症状;脑积水可因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患儿可能出现头颅增大、前囟膨出等表现,成人则主要表现为头疼、呕吐、视力模糊等。
2.应对:需及时就医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脑出血患者可能需要脱水降颅压、手术等治疗,脑肿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1.特点:多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疼,常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疼”,可伴有喷射性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表现。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酗酒等。
2.应对:一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脱水降颅压、防止再出血等,必要时进行手术夹闭动脉瘤或介入栓塞动脉瘤。
四、脑膜炎
1.类型与表现:脑膜炎是脑膜的炎症,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细菌性脑膜炎起病急,患者头疼、呕吐,还可伴有发热、颈项强直等症状;病毒性脑膜炎症状相对较轻,头疼、呕吐,发热程度一般不如细菌性脑膜炎严重;真菌性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病程较长,头疼、呕吐逐渐加重。
2.应对:细菌性脑膜炎需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病毒性脑膜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降颅压、退热等;真菌性脑膜炎则需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