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会引起痛经,其机制包括炎症刺激致盆腔充血水肿及炎症长期存在致盆腔粘连;盆腔炎相关痛经有伴有盆腔炎其他表现且随病情变化的特点,与其他原因痛经不同;应对需积极治疗盆腔炎,预防要从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等方面注意,有相关痛经表现的女性应及时就医诊治。
一、盆腔炎引起痛经的机制
1.炎症刺激:盆腔内存在炎症时,炎性因子会持续刺激盆腔组织,导致盆腔充血、水肿。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出血,盆腔充血状态加重,炎症刺激进一步加剧,从而引起痛经。例如,有研究发现盆腔炎患者的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可能出现异常,而前列腺素水平异常与痛经密切相关,盆腔炎引发的炎症环境会影响前列腺素的代谢过程,使得前列腺素含量升高,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进而引发痛经。
2.粘连形成:盆腔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长期存在可能会导致盆腔内组织粘连,如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粘连、子宫与周围组织粘连等。月经期间,子宫收缩时由于粘连的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受到阻碍,子宫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痛经。
二、盆腔炎相关痛经的特点及与其他原因痛经的区别
1.盆腔炎相关痛经特点:盆腔炎引起的痛经往往伴有盆腔炎的其他表现,如下腹部持续性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性状异常(可呈脓性)、发热等。疼痛通常在月经期间加重,且可能会随着盆腔炎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病情缓解时痛经症状可能会减轻,病情复发时痛经又会加重。
2.与其他原因痛经的区别:比如原发性痛经,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常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发病,不伴有盆腔炎症的其他表现;而继发性痛经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与盆腔炎引起的痛经在病因、伴随症状等方面有所不同,通过妇科检查、超声等检查手段可以进一步鉴别。
三、盆腔炎相关痛经的应对及预防
1.盆腔炎的治疗:对于盆腔炎引起的痛经,首先要积极治疗盆腔炎。根据盆腔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等,通过控制盆腔炎症来缓解痛经症状。
2.预防盆腔炎以减少痛经发生
生活方式方面: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经期卫生,勤换卫生巾、内裤,避免经期性生活。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特殊人群:对于青春期女性,要普及生殖健康知识,使其了解盆腔炎的危害及预防方法;对于有妇科手术史的女性,要注意术后护理,预防盆腔感染;对于患有其他妇科疾病的女性,如阴道炎等,要及时治疗,防止炎症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
总之,盆腔炎是有可能引起痛经的,对于有盆腔炎相关痛经表现的女性,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