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由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累及高敏状态胸膜引发属肺外结核,病因是结核杆菌经直接、淋巴或血行播散累及胸膜,发病机制是感染后超敏反应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形成积液,临床表现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及局部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诊断靠影像学、结核菌素试验、胸腔积液检查,治疗主要抗结核遵循早期等原则,儿童需遵儿科方案并监测相关,老人要关注肝肾功能及药物相互作用,孕妇抗结核需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并加强监测。
一、定义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发的胸膜炎症,属于肺外结核病的一种类型。
二、病因
主要病因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杆菌可通过直接蔓延(如肺结核病灶直接侵犯胸膜)、淋巴播散(结核杆菌经淋巴管逆流至胸膜)或血行播散(机体其他部位结核病灶的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到达胸膜)等途径累及胸膜。
三、发病机制
当结核杆菌感染胸膜后,机体对结核菌素产生超敏反应,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浆液纤维蛋白渗出,形成胸腔积液;若结核菌毒力强、感染菌量多且机体超敏反应显著,则可出现纤维素性(干性)胸膜炎或渗出性胸膜炎。
四、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多数患者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儿童患者可能以长期不规则低热为主要表现。
2.局部症状
胸痛:初期为尖锐刺痛,随呼吸、咳嗽加重,当胸腔积液增多时,脏层与壁层胸膜分开,胸痛减轻,但可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呼吸困难:积液量较多时,患者可感胸闷、气促,严重时端坐呼吸且发绀。
五、诊断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见胸腔积液征象,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表现为弧形致密影,包裹性积液可见局限的半圆形阴影。
2.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提示机体曾感染结核杆菌。
3.胸腔积液检查:胸腔积液为渗出液,外观多为草黄色、透明或微浊,淋巴细胞为主,腺苷脱氨酶(ADA)升高(通常>45U/L),胸腔积液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但阳性率较低。
六、治疗
主要是抗结核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需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用药。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结核性胸膜炎时,需严格遵循儿科抗结核治疗方案,注意抗结核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视力等。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肝肾功能,因部分抗结核药物可能加重肝损害,同时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3.孕妇:孕妇患结核性胸膜炎时,抗结核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异烟肼等,并加强孕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