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还可能与精神、神经、遗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管狭窄、子宫位置异常、不合理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痛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需及时就医,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
1.病因: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其他因素包括:
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有些女孩爱吃冷饮或经期洗冷水浴,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2.症状:
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继发性痛经则在行经一段时间后方出现,多呈周期性发作,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前1~2周开始,经期第1日最剧烈,持续至经后逐渐消退,可伴有性交痛、月经失调、不孕等。
3.检查:
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
其他检查:如B型超声、腹腔镜等检查,可用于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
4.治疗:
一般治疗: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
药物治疗: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缓解痛经。常用药物有布洛芬、酮洛芬等。
口服避孕药: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可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前列腺素含量。
中医治疗: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等方法进行调理。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缓解痛经。
按摩治疗:通过按摩腹部、腰骶部等穴位,缓解痛经。
5.预防:
经期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总之,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大多数痛经是原发性的,可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来缓解。如果痛经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