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有关;继发性痛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慢性炎症有关,此外精神心理因素和饮食因素也可能影响痛经。
一、原发性痛经的常见原因
(一)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
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PG)增加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前列腺素Fα(PGFα)和前列腺素E(PGE)含量显著升高,尤其是PGFα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它能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女性中较为常见,由于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容易出现紊乱。
(二)子宫收缩异常
子宫收缩过强或不协调的子宫收缩可导致子宫缺血、缺氧,引发痛经。比如子宫收缩过紧,使得子宫内压力增高,子宫肌层缺血,引起疼痛。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会影响子宫收缩,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子宫肌肉张力可能异常,更容易出现子宫收缩异常相关的痛经。
二、继发性痛经的常见原因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异位的内膜组织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这种情况在生育年龄女性中较为多见,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有一定变化。例如,有过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刮宫等)的女性,增加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因为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种植。
(二)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部分患者可能有多次宫腔手术史,如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这些手术可能损伤子宫肌层,促使子宫内膜异位到肌层,引发子宫腺肌病相关痛经。
(三)盆腔慢性炎症
盆腔慢性炎症如盆腔炎等,炎症长期刺激盆腔组织,导致盆腔充血、粘连等,在月经期间,盆腔充血状态加重,炎症刺激进一步加剧,从而引起痛经。有过不洁性生活史、多次流产史的女性,患盆腔慢性炎症的风险较高,进而更容易出现继发性痛经。
三、其他可能因素
(一)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痛觉神经的敏感性,使女性对疼痛的感受性增强,从而加重痛经的症状。例如一些面临较大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的女性,由于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痛经可能会更为明显。
(二)饮食因素
过多摄入生冷、寒凉食物可能会影响子宫血液循环,导致子宫平滑肌痉挛收缩,引发或加重痛经。比如一些喜欢吃冰淇淋、冰镇饮料等生冷食物的女性,在月经期间更容易出现痛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