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怎么检查
妇科检查包括盆腔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病理检查有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检查,血液检查有肿瘤标志物检查,各检查有不同特点及适用情况,需综合运用来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等妇科疾病,不同年龄女性检查操作等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妇科检查
1.盆腔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形状、质地及双侧附件情况等,了解盆腔内生殖器官的大体状况,但此检查较为主观,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不同年龄女性,检查时的操作力度等需适度调整,老年女性因组织较松弛可能相对容易操作,但要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年轻女性则需注意轻柔操作以减少不适。有过性生活史的女性可进行双合诊,无性生活史者一般行直肠-腹部诊。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内有无赘生物等情况,对子宫内膜癌的初步筛查有重要价值。其优势在于图像分辨率高,尤其适合观察宫腔内病变,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是常用的筛查手段。不同年龄女性进行经阴道超声时,操作规范可减少不适,一般无特殊年龄禁忌,但阴道出血较多时可能影响观察效果。
经腹超声:需充盈膀胱后检查,可了解子宫及附件的整体情况,对于肥胖女性或盆腔深部病变的观察可能有一定限制,图像清晰度相对经阴道超声稍差。
2.磁共振成像(MRI):能更准确地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是否受累等情况,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一些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或需要更精准评估病变范围的患者可选择MRI检查,一般无绝对年龄限制,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MRI检查。
三、病理检查
1.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操作时先刮取宫颈管黏膜,再刮取宫腔内膜组织,将两者分别送检。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组织学类型等。对于不同年龄女性,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老年女性因宫颈萎缩等可能增加操作难度,需轻柔操作,同时要注意防止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2.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内情况,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病变,尤其适用于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有病变但分段诊刮阴性的情况。但宫腔镜检查属于有创操作,有一定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血液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等,虽然CA125对子宫内膜癌的特异性不高,但在部分患者中可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对于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但单独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确诊子宫内膜癌,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同年龄女性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一般可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对比来评估是否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