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诊断可通过分段诊断性刮宫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有手术(早期主要手段,有高危因素需清扫淋巴结)、放疗(术后有高危复发因素者)、化疗(晚期或复发转移者),预后与分期、组织学类型、身体状况有关,生活管理要保证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调节心理,七十多岁患者治疗中需关注耐受性、监测指标、定期复查及防感染。
一、诊断要点
1.分段诊断性刮宫:为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及宫颈管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及类型,是诊断的金标准。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占位及肌层浸润情况;磁共振成像(MRI)能更精准评估肿瘤浸润深度、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二、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早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若存在高危因素(如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需同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2.放射治疗:适用于术后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如中高危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通过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3.化学治疗:多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采用静脉化疗或腹腔化疗等方式,常用化疗药物如铂类、紫杉醇等,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作用。
三、预后相关
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肿瘤分期是关键,早期(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而晚期(Ⅲ期、Ⅳ期)患者预后较差;组织学类型方面,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恶性程度高,预后相对更差;患者身体状况及对治疗的耐受性也会影响预后,一般身体状况较好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耐受度更高,预后相对更佳。
四、生活管理
1.饮食方面: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类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高油、高盐、高脂食物,维持合理体重。2.运动方面: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缓慢散步、太极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过程中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身体无明显不适为宜,运动有助于改善机体功能,促进康复。3.心理调节: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陪伴,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可通过与患者交流、听音乐、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机体的恢复及疾病的控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七十多岁患者机体功能减退,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身体耐受性。手术前后应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能量等摄入以促进术后恢复;放疗、化疗时需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若出现白细胞降低、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避免感染,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