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痛可能由妇科、外科、肠道相关原因引起。妇科相关原因有盆腔炎(性活跃期20-40岁女性高发,经卫生不良等易诱发)、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常见,有输卵管炎等病史育龄女性风险高)、子宫内膜异位症(30-40岁育龄女性多见,与激素水平等有关);外科相关原因有急性阑尾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阑尾管腔堵塞继发感染致痛)、卵巢囊肿蒂扭转(有卵巢囊肿病史者易发生);肠道相关原因有急性肠炎(饮食不洁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肠梗阻(有腹部手术史等易发生,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一、妇科相关原因
(一)盆腔炎
1.发病机制: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可通过性传播等途径感染。女性经期卫生不良、宫腔操作(如刮宫术等)等易诱发。盆腔炎可导致盆腔内组织炎症,引起下腹痛,常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等表现。
2.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性活跃期女性尤其是20-40岁女性高发,若有多个性伴侣、不洁性生活史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
(二)异位妊娠
1.发病机制: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多因输卵管炎症、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等原因导致。异位妊娠时,胚胎生长会导致输卵管膨胀、破裂等,引起下腹部剧烈疼痛,多为一侧下腹痛,常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
2.年龄与病史影响:有输卵管炎病史、输卵管手术史等的女性发生异位妊娠风险增加,育龄期女性需重点关注。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
1.发病机制: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盆腔、卵巢等。异位的内膜组织会随着月经周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下腹痛,多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还可能伴有不孕等情况。
2.年龄与性别影响:多见于30-40岁育龄女性,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与该病发生相关。
二、外科相关原因
(一)急性阑尾炎
1.发病机制:阑尾管腔堵塞(如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堵塞等)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初始脐周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固定性疼痛,部分女性异位阑尾时疼痛部位可能不典型,但也会出现下腹痛。
2.年龄与病史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特殊性别倾向,但有阑尾相关疾病史等可能影响。
(二)卵巢囊肿蒂扭转
1.发病机制:卵巢囊肿患者体位突然改变等可导致囊肿蒂扭转,引起急剧下腹痛,疼痛较为剧烈,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年龄与疾病史影响:有卵巢囊肿病史的女性更易发生,各年龄段有卵巢囊肿的女性均需注意。
三、肠道相关原因
(一)急性肠炎
1.发病机制:多由饮食不洁、感染等引起,肠道黏膜炎症刺激导致下腹痛,常伴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生活方式影响:饮食不规律、食用不洁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二)肠梗阻
1.发病机制:各种原因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可导致下腹痛,同时伴有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
2.年龄与病史影响:有腹部手术史等的患者易发生肠梗阻,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特殊性别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