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气短可由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衰(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致肺循环淤血)引起;呼吸系统的支气管哮喘(气道慢性炎症伴高反应性致气道狭窄)、COPD(长期吸烟等致气流受限)可导致;其他系统的贫血(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过度通气综合征(精神因素致呼吸性碱中毒)会引发;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需警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原因,孕妇孕期心脏负荷增加需排查相关疾病并定期产检。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时可引发胸闷气短,尤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心肌耗氧量增加时易发作,临床研究表明约60%-70%的冠心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闷症状,其机制是心肌缺血缺氧刺激心脏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传导至中枢引起相应不适。
2.心力衰竭: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心输出量不足,肺循环淤血,从而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例如慢性心衰患者常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约2300万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其病理基础是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致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
二、呼吸系统相关原因
1.支气管哮喘:气道慢性炎症伴高反应性,发作时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狭窄,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多伴有喘息、咳嗽等症状,哮喘患者发作期呼气流量受限,肺功能检查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等指标下降,临床观察约80%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有明显的胸闷气短表现,其炎症反应导致气道功能紊乱是主要机制。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多与长期吸烟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同时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肺功能检查显示持续气流受限是其特征,研究发现COPD患者中约70%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病理改变包括气道和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及结构重塑,影响气体进出肺脏。
三、其他系统相关原因
1.贫血: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携氧能力下降,机体缺氧可引起胸闷气短,患者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血常规检查可见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当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时,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心脏需代偿性加快搏动来弥补供氧不足,从而出现胸闷气短症状,一般血红蛋白每降低10g/L,机体缺氧表现可能更明显。
2.过度通气综合征:多因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等诱发,呼吸频率过快,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出现胸闷、气短、手足麻木等症状,心理因素在其中起关键作用,当人处于应激状态时,呼吸调节紊乱,引发上述不适,通过呼吸训练等可缓解症状。
四、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COPD等,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时需警惕基础疾病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且老年人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锐,需密切观察其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
2.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原因之一,如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可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短、生长发育迟缓等,家长需注意儿童活动耐量变化,及时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
3.孕妇:孕期生理变化致心脏负荷增加,可能出现胸闷气短,若同时伴有下肢水肿、血压升高等情况,需排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应定期产检,监测心肺功能及胎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