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痛的引发因素包括神经受压迫或损伤(脊柱病变如椎间盘突出、胸椎骨质增生,胸部外伤如骨折、手术后遗症)、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其他因素(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风湿免疫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姿势不良、过度劳累)。
一、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
1.脊柱病变相关
椎间盘突出:当脊柱的椎间盘发生退变、损伤等情况时,椎间盘的髓核可能突出,压迫周围的肋间神经。例如,长期伏案工作、重体力劳动等人群,椎间盘承受较大压力,容易发生退变突出。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的水分减少,弹性下降,也增加了突出的风险,进而压迫肋间神经引发疼痛。
胸椎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胸椎椎体可能出现骨质增生,增生的骨质如果刺激或压迫到周围的肋间神经,就会导致肋间神经痛。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长期不良的姿势、劳损等因素会加速胸椎骨质增生的进程。
2.胸部外伤影响
胸部骨折:胸部受到直接的撞击、摔倒等外伤时,可能导致肋骨骨折。骨折端如果错位,会刺激周围的肋间神经,引起疼痛。例如,交通事故中胸部受到撞击,或者高处坠落时胸部着地,都可能发生肋骨骨折,进而引发肋间神经痛。儿童由于骨骼相对较软,胸部外伤后引起肋骨骨折导致肋间神经痛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胸部手术后遗症:胸部进行过手术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肋间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术后恢复过程中神经可能出现粘连等情况,从而刺激肋间神经引起疼痛。比如乳腺手术、肺部手术等,手术部位邻近肋间神经,容易对其产生影响。
二、病毒感染因素
1.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在体内的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该病毒会侵袭肋间神经,引起神经炎症。例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并累及肋间神经。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患者首先会感到肋间神经区域疼痛,随后皮肤上会出现成簇的疱疹。这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肋间神经痛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春秋季节相对高发,与人体在这两个季节免疫力可能相对波动有关。
三、其他因素
1.全身性疾病影响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神经病变,其中就包括肋间神经病变。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纤维发生变性、脱髓鞘等改变,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肋间神经痛。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包括肋间神经痛在内的多种神经相关症状。
风湿免疫性疾病:某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累及肋间神经引起疼痛。这类疾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攻击自身的关节、神经等组织,导致神经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会有关节疼痛、肿胀等典型表现,同时可能伴随肋间神经痛等神经受累的症状,且病情可能会随着自身免疫状态的变化而波动。
2.不良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姿势不良:长期伏案工作、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会使胸椎及周围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肋间神经的正常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例如,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群,由于姿势不良,胸椎周围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导致肋间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久而久之引发肋间神经痛。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长期缺乏运动、经常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
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免疫力下降,同时也会导致神经肌肉的功能紊乱。肋间神经可能因为过度劳累而出现代谢异常等情况,从而引发疼痛。比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容易引发肋间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