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防控需控制与基础疾病相关指标,如规范降压使血压达标、糖尿病控血糖至合理范围、高血脂用药物等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保持低盐低脂低糖合理饮食、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加力量训练、戒烟限酒,定期全面体检及颈部血管超声等检查,老年人、更年期女性及有家族脑卒中病史人群需针对性加强防控。
一、控制基础疾病
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其中高血压是首要可控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血压持续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进而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需通过规范使用降压药物等方式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以下、舒张压90mmHg以下,若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应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降糖药物等将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4.4~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的合理范围,以降低脑卒中发生几率。高血脂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需根据血脂异常类型及风险程度,通过低脂饮食结合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将LDL-C控制在相应目标值,如高危人群需降至<1.8mmol/L。
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内,减少腌制食品、油炸食品及高糖饮品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证每日蔬菜摄入量300~500g、水果200~350g,其中富含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全谷物食品如燕麦、糙米等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营养素,可替代部分精制谷物,降低脑卒中风险。
2.适度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约4~6km/h)、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每周2~3次的力量训练,如哑铃锻炼等。运动可帮助控制体重,一般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3.9kg/m2,同时能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增强心肺功能。
3.戒烟限酒:吸烟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损伤血管内皮,显著提高脑卒中发病风险,因此应坚决戒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1g酒精相当于10ml啤酒、25ml葡萄酒或15ml蒸馏酒),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增加出血性脑卒中风险。
三、定期体检与筛查
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至关重要,除常规检测血压、血糖、血脂外,建议每年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是否存在斑块,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于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如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可考虑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等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四、关注特殊人群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流调节能力减弱,且老年人基础疾病发生率较高,因此老年人需更加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身体指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家属也应给予更多照护,关注老年人日常身体状况变化。
2.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血脂代谢等,增加脑卒中风险。更年期女性除遵循一般健康生活方式外,要密切关注自身血压、血脂等指标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相关监测与适当调整。
3.有家族脑卒中病史人群:这类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除严格遵循上述防控措施外,应更频繁地进行相关指标监测,如每半年进行一次颈部血管超声及血液指标检测等,以便更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