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持续状态是指发作持续72小时及以上且常规治疗难缓解的情况,有持续长时间严重头痛及伴随其他症状等临床表现特点,与神经递质紊乱、血管因素等发病机制相关,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分急性期和支持对症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特点
持续长时间头痛:头痛程度一般较为严重,多为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可累及单侧或双侧头部,疼痛会持续72小时以上,且常规的止痛药物可能无法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伴随其他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这些症状会持续存在并加重患者的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睡眠等。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神经递质紊乱:偏头痛的发生与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在偏头痛持续状态时,这种神经递质的紊乱状态持续存在且难以恢复。例如,5-羟色胺在调节血管舒缩和神经痛觉传导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其水平异常会导致头痛持续不缓解。
血管因素:颅内血管的舒缩功能异常在偏头痛中起关键作用,在偏头痛持续状态时,血管的异常舒缩状态长时间存在。如颅内动脉可能持续处于收缩或舒张功能紊乱状态,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从而导致头痛长时间不消退。
诊断要点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头痛的发作情况,包括头痛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间、疼痛的性质(搏动性等)、伴随症状、既往偏头痛的治疗情况等。例如,患者如果有长期反复发作的偏头痛病史,且此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就要高度怀疑偏头痛持续状态。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排除其他可导致长期头痛的器质性疾病,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等。一般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多无明显阳性体征,但需要通过检查来排除其他病变。
辅助检查:通常需要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同时,还可能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等,来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疗:需要使用特定的药物来终止持续的头痛发作。常用的药物有麦角类制剂(如麦角胺咖啡因等)、曲普坦类药物(如舒马曲普坦等)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既往病史等综合考虑。例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相对安全且有效的非药物或特殊药物选择。
支持对症治疗:对于伴有恶心、呕吐的患者,需要进行补液等支持治疗,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加重头痛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偏头痛持续状态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头痛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缓解头痛,保障儿童的正常生活。
女性患者:女性偏头痛患者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更容易出现偏头痛发作或偏头痛持续状态。在月经期,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较大,这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偏头痛。因此,女性偏头痛患者在月经期要特别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食用可能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如含有酪胺的奶酪、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等。如果在月经期出现偏头痛持续状态,要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老年偏头痛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偏头痛持续状态时,要考虑到患者的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选择不会加重基础疾病的药物。例如,一些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可能会对血压、血糖等产生影响,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需要在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指标的情况下使用药物。同时,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