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会引发多方面的表现:早期可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老年患者脑功能储备下降、年轻患者无特殊病史时脑干出血均易迅速引起意识水平显著变化;瞳孔可出现双侧瞳孔缩小(如脑桥出血时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或双侧瞳孔散大(脑干出血严重致脑疝时);眼球运动可出现眼球固定(累及眼球运动相关神经核团时)或同向凝视障碍(脑干内同向凝视中枢受损时);运动方面有交叉性瘫痪(病灶侧颅神经麻痹伴对侧肢体瘫痪)和四肢瘫(出血范围广时);呼吸节律会异常,出现浅快、深慢、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等;生命体征不稳定,表现为血压波动大(交感神经中枢受损等致)和体温异常(影响体温调节中枢致中枢性高热)。
一、意识障碍
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负责调节意识、觉醒等重要功能。脑干出血时,早期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脑功能储备下降的情况,脑干出血更容易迅速导致意识水平的显著变化;年轻患者若既往无特殊病史,脑干出血后意识障碍的出现也较为急骤,这是因为脑干出血直接影响了维持清醒状态的神经传导通路。
二、瞳孔变化
1.双侧瞳孔缩小:当脑干出血影响到动眼神经核等结构时,可出现双侧瞳孔缩小,如脑桥出血时,常表现为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这是因为脑桥内交感神经纤维受损,导致瞳孔括约肌失去交感神经的抑制,而副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使得瞳孔缩小。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患者,出现脑干出血时更易观察到这种典型的瞳孔改变。
2.双侧瞳孔散大:若脑干出血严重,导致脑疝形成,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这是由于脑干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压迫动眼神经,使其功能丧失,进而出现瞳孔散大的情况。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患者,脑干出血发展到脑疝阶段都会出现双侧瞳孔散大的严重表现。
三、眼球运动障碍
1.眼球固定:脑干出血累及眼球运动相关的神经核团时,可出现眼球固定,不能向各个方向转动。例如中脑出血时,可能会出现眼球垂直运动障碍等情况。对于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者,脑干出血后更易发生眼球运动的异常。
2.同向凝视障碍:部分脑干出血患者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这是因为脑干内的同向凝视中枢受损,导致眼球运动的协调性被破坏。在不同年龄的脑干出血患者中,若存在脑干内相关神经结构的损伤,都可能出现这种眼球同向凝视障碍的表现。
四、运动障碍
1.交叉性瘫痪:脑干出血常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的颅神经麻痹和对侧的肢体瘫痪。例如一侧脑桥出血时,病灶侧的面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而对侧肢体出现瘫痪。这种交叉性瘫痪是脑干出血较为特征性的运动障碍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只要发生脑干出血,若累及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都可能出现该症状。
2.四肢瘫:当脑干出血范围较广时,可导致四肢瘫痪,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表现。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肌肉力量和神经功能的退变,脑干出血导致的四肢瘫可能会使患者的预后恢复更加困难;年轻患者若脑干出血严重,也会迅速出现四肢瘫的严重情况。
五、呼吸节律异常
脑干是呼吸中枢所在部位,脑干出血时极易影响呼吸节律。可出现呼吸浅快、深慢,或出现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等异常呼吸节律。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的患者,脑干出血导致的呼吸节律异常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的障碍;而既往呼吸功能良好的患者,脑干出血引起的呼吸节律改变也会是非常危急的表现,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处理。
六、生命体征不稳定
1.血压异常:脑干出血后,由于交感神经中枢受损等原因,常出现血压波动较大的情况,可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或降低。对于高血压病史明确的患者,脑干出血时血压的波动可能更为显著,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控血压以维持脑灌注。
2.体温异常:脑干出血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出现中枢性高热。老年患者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脑干出血后中枢性高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年轻患者若发生脑干出血出现中枢性高热,也需要积极进行降温等处理来维持体温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