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可能由原发性头痛疾病(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疾病(如颅内病变、全身性疾病)引起,需通过头颅CT、头颅MRI、腰椎穿刺等检查明确,出现剧烈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可通过休息、调整姿势等一般处理缓解,严重时需立即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
(一)原发性头痛疾病
1.偏头痛
典型偏头痛多有先兆症状,如视觉先兆(眼前闪光、暗点等),随后出现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疼痛程度较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与神经血管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约占偏头痛发病原因的60%-80%,此外,女性在月经周期、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偏头痛更容易发作,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
2.紧张性头痛
通常为双侧头部紧箍样或压迫样疼痛,可呈轻至中度疼痛,但有时也可较为剧烈。其发生与头部、颈部肌肉持续收缩有关,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因素都可能诱发紧张性头痛,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一般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二)继发性头痛疾病
1.颅内病变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除了剧烈头痛外,还常伴有发热、颈项强直等症状。脑膜炎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脑膜引起,细菌、病毒、真菌等都可致病,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的病原体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易感染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脑膜炎,而老年人可能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感染真菌性脑膜炎等。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管破裂出血风险增加,中老年人群是脑出血的高发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如“头要爆炸一样”,可伴有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多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多见。
颅内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颅内占位效应逐渐明显,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剧烈头痛,常伴有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颅内肿瘤,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有髓母细胞瘤等,成人常见的有胶质瘤、脑膜瘤等。
2.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血压急剧升高时,可引起头部血管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还可伴有头晕、心慌等症状。高血压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且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家族史、高盐饮食、肥胖等因素的人群更易患高血压。
发热性疾病:各种感染引起的发热,如流感、肺炎等,体温升高时可导致头部血管扩张,引发头痛。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因感染出现发热性头痛,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感染出现发热及相关头痛症状。
二、需要进行的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
对于急性起病的剧烈头痛,头颅CT可快速筛查是否存在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肿瘤等病变。在脑出血时,头颅CT可显示高密度病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见脑沟、脑池高密度影;颅内肿瘤则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2.头颅MRI
对于颅内感染、某些颅内肿瘤等病变,头颅MRI比CT更敏感。如脑膜炎时,MRI可显示脑膜强化等改变;对于一些微小的颅内肿瘤,MRI也能更清晰地呈现病变情况。
(二)腰椎穿刺检查
当怀疑颅内感染时,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是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检查脑脊液的压力、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等指标,可帮助诊断脑膜炎、脑炎等疾病。但对于颅内压明显增高的患者,腰椎穿刺需谨慎,以免诱发脑疝。
三、应对建议
(一)一般处理
1.休息
立即找一个安静、光线较暗的房间休息,避免强光、噪音刺激。对于偏头痛患者,休息可能有助于缓解疼痛,紧张性头痛患者通过休息放松头部、颈部肌肉也有利于症状改善。
2.调整姿势
保持正确的姿势,对于因不良姿势引起紧张性头痛的患者,可适当调整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等。
(二)及时就医
如果头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颅内病变等情况,需要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更应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