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突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言语障碍、肢体无力或麻木、视物模糊或复视,还有全身症状头痛、意识障碍;出血性脑卒中突发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瘫痪且进展快、更易出现严重意识障碍,不同人群患不同类型脑卒中表现有差异。
一、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症状
1.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楚、言语含混,可能出现不能理解他人言语或自己难以表达意图的情况。例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缺血时,容易影响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导致患者出现失语等症状。从神经解剖角度看,语言中枢与大脑中动脉的分布区域密切相关,当该区域血流供应受阻时,语言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言语障碍表现可能相似,但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基础的听力、认知等方面的衰退,可能会影响对言语障碍的察觉;年轻患者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等,可能会增加脑血管病变的风险,进而引发言语障碍等症状。
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肢体突然无力,比如拿不住东西、行走时腿发软,或者一侧面部、手部、脚部等出现麻木感。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运动和感觉传导的神经纤维受损,导致相应肢体区域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以大脑半球为例,内囊区域是感觉和运动纤维集中通过的地方,此处缺血会导致对侧肢体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受损,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导致肢体无力或麻木;肥胖、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血管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引发相关症状。
视物模糊或复视:单眼或双眼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或者看东西重影。这是由于脑部负责视觉传导的神经通路受损,影响了视觉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例如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时,会出现视野缺损等视觉异常。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视网膜和脑血管,更容易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时出现视物相关的症状;有高脂血症的人群,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管狭窄的风险升高,也可能导致视物方面的症状。
2.全身症状
头痛:突然发生较为剧烈的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导致颅内压变化或神经受刺激引起。当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脑膜等结构引发头痛。对于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发生脑卒中后头痛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其他伴随症状;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状态特殊,发生脑卒中时头痛可能与正常妊娠反应混淆,需要特别注意鉴别。
意识障碍:轻度的可能表现为嗜睡,严重的会出现昏迷。这是因为脑部重要功能区受损,影响了意识的维持。比如脑干等部位缺血时,容易导致意识障碍。有心脏疾病史的人群,如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形成脑栓塞,进而可能出现较严重的意识障碍;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时意识障碍的风险可能更高。
二、出血性脑卒中常见症状
1.突发的剧烈头痛
通常是爆炸性的头痛,程度较为严重。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刺激脑膜以及颅内压迅速升高所致。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突然升高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从而引发剧烈头痛。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时更易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头痛症状可能持续且较为顽固;青春期女性若有偏头痛等基础疾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时头痛表现可能与原有偏头痛不同,需要仔细区分。
2.呕吐
多为喷射性呕吐,即呕吐物呈强力射出状。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当脑出血发生后,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进而触发呕吐反射。有脑血管畸形的人群,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高,呕吐症状可能较为明显;儿童若有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出现出血性脑卒中也会有呕吐等表现,但儿童表述能力差,需要通过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3.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肢体瘫痪:与缺血性脑卒中类似,也会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但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肢体瘫痪可能进展更快。这是因为脑出血直接破坏了神经组织,影响了肢体的运动功能。对于有长期酗酒史的人群,酒精会影响血管功能,增加脑出血风险,发生后肢体瘫痪的症状可能更严重;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发生脑出血时肢体瘫痪等症状可能较为复杂,治疗也需要兼顾血液系统问题。
意识障碍: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如昏迷等。这是因为大量出血迅速压迫脑组织,影响脑的正常功能。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发生脑出血,意识障碍的风险可能增加,且预后相对更差;老年人脑萎缩,颅内空间相对较大,脑出血初期可能意识障碍表现不典型,但随着病情进展会迅速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