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需进行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监测与护理,实施脑水肿与颅内压管理、营养支持、康复训练,预防并处理并发症,针对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包括密切监测调整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呼吸道等管道护理,用脱水剂等降颅压控液体入量,早期营养评估选方式补营养,早期评估定康复计划循序渐进训练,预防处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老年患者恢复慢要细察,儿童患者遵儿科原则调护理训练,有基础疾病患者严控基础病指标综合考虑用药。
一、术后监测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血压需维持在适当水平,过高可能再次引发出血,过低则可能影响脑灌注,一般将收缩压控制在120~160mmHg左右,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医护人员调整。体温方面要注意有无发热,若发热可能提示感染等情况,需进一步排查原因并处理。心率和呼吸也需保持稳定,若出现异常波动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2.意识状态观察: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嗜睡、昏迷、清醒程度等的变化。意识状态的改变往往能反映脑部病情的变化,例如意识障碍加重可能提示颅内有新的情况发生,如再出血、脑水肿加重等。
3.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术后需要卧床的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进行吸痰等操作,防止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辅助呼吸等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病房空气流通,维持合适的温湿度。
4.管道护理:如果患者术后有引流管等各种管道,要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脱落、堵塞等情况,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管道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二、脑水肿与颅内压管理
1.脱水降颅压:遵医嘱使用脱水剂等药物来降低颅内压,常见的有甘露醇等。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电解质情况等,因为长期大量使用甘露醇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脑水肿一般在术后2~3天达到高峰,所以在这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颅内压变化,根据病情调整脱水药物的使用。
2.控制液体入量:合理控制患者的液体入量,避免过多的液体输入加重脑水肿。一般根据患者的尿量、电解质情况、心肺功能等综合评估液体的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通常每日的入量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1500~2000ml左右,但也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三、营养支持
1.早期营养评估:术后早期就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意识状态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对于能够经口进食且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饲等肠内营养途径提供营养,肠内营养要注意保证营养液的温度、速度、浓度适宜,防止胃肠道并发症。
2.营养物质补充:保证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患者的组织修复等。同时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有助于机体的代谢等。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营养支持时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等。
四、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评估与计划制定:术后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评估,由康复治疗师等根据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对于有肢体瘫痪等情况的患者,早期可以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被动运动要注意动作轻柔,幅度逐渐增加。
2.康复训练实施:随着病情的恢复,逐步开展主动运动训练等。对于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恢复情况不断调整训练方案,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家属也要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给予协助和鼓励。
五、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肺部感染预防与处理:如前所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生肺部感染,要根据痰培养等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增加吸痰频率等。
2.深静脉血栓预防与处理: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采取定时翻身、下肢被动运动、使用气压治疗等措施。如果发生深静脉血栓,要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凝等,但具体治疗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3.压疮预防与处理:定时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预防压疮。一旦发生压疮,要根据压疮的分期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局部清创、换药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注意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营养支持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吸收,康复训练要更加缓慢温和,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后可能恢复更困难。
2.儿童患者:儿科患者脑出血术后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监测生命体征时要注意儿童与成人指标的差异,例如儿童的体温范围与成人不同等。营养支持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康复训练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育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避免因训练不当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3.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脑出血术后要更加严格控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如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血糖,同时在药物使用等方面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与脑出血术后的相互影响,例如某些药物对脑出血和基础疾病的双重影响等情况,需由医生全面评估后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