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可能是感染因素、过敏反应、气道异物刺激、环境因素、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的。
1、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或支原体感染是咳嗽常见的原因。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会刺激咽喉和气管黏膜,引发干咳或咳痰;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则因炎症分泌物增多,导致咳嗽伴有黄痰或脓痰。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因感染引发持续性咳嗽。
2、过敏反应
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后,呼吸道黏膜发生变态反应,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刺激咳嗽感受器,引发阵发性干咳或喘息。过敏体质者常伴打喷嚏、流涕或皮肤瘙痒,咳嗽可能随环境变化加重或缓解。
3、气道异物刺激
误吸食物、小玩具或液体进入气管或支气管,会直接刺激气道黏膜,引发剧烈呛咳,严重时导致呼吸困难。儿童因吞咽功能不完善,老人因吞咽反射迟钝,是气道异物的高发人群,需立即通过海姆立克法急救并就医。
4、环境因素
长期吸入冷空气、烟雾、化学气体或粉尘,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其防御功能,引发慢性咳嗽。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居民、吸烟者或职业暴露人群(如矿工、厨师)更易出现此类咳嗽,常伴咽喉干痒或异物感。
5、药物副作用
某些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或抗抑郁药可能通过抑制缓激肽降解或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引发干咳。此类咳嗽通常无痰,停药后症状可逐渐消失,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儿童、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出现咳嗽应尽早就诊;咳嗽伴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痰中带血需立即急诊;治疗期间避免自行服用止咳药掩盖病情,尤其是痰多者应以祛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