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晚期需针对基础病因处理,乙肝相关者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丙肝相关者用直接抗病毒药物,并发症防治包括腹水限钠、用利尿剂等,难治性腹水可腹腔穿刺放液联合白蛋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用内镜或TIPS,肝移植是终末期有效手段但受供体限制,老年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乙肝相关者需长期抗病毒,儿童遵循儿科原则个体化治疗。
一、病因针对性干预
肝硬化晚期(失代偿期)需首先针对基础病因处理,若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可延缓疾病进展;若为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肝硬化,需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进行抗丙肝病毒治疗,临床研究显示规范抗HCV治疗可显著改善肝脏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
二、并发症防治
1.腹水管理
限制钠摄入(每日钠摄入<2g),同时根据病情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联合呋塞米,需监测电解质变化。对于难治性腹水,可考虑腹腔穿刺放液联合白蛋白补充等治疗。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可通过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等治疗预防再出血,必要时可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改善门静脉高压状况。
三、肝移植治疗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硬化(包括失代偿期)的有效治疗手段,据临床研究统计,肝移植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70%~80%以上,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但受供体来源限制是其主要挑战。
四、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老年患者:需更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代谢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用药需谨慎评估药物相互作用。
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需长期甚至终身用药,需教育患者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病毒载量、肝功能等指标。
儿童患者:儿科肝硬化晚期治疗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密切关注生长发育及药物对儿童器官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