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物快速缓解可通过体位调整、穴位按压、环境调节来进行,药物干预时成人遵医嘱用止吐药,低龄儿童优先非药物必要时经儿科医生评估用小儿专用药,孕妇非必要不用药严重时遵妇产科医生且疾病引起呕吐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规范诊疗。
一、非药物快速缓解措施
1.体位调整:若因晕车、晕船等导致呕吐,应立即停止当前活动,迅速坐下或躺下,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发窒息,婴幼儿出现呕吐时需将其头部侧转,防止呛咳。
2.穴位按压:可按压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适度用力按压,以产生酸胀感,一定程度上缓解呕吐不适,但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对于婴幼儿,操作需轻柔谨慎。
3.环境调节:处于密闭、气味刺激等易引发呕吐的环境中时,尽快转移至通风良好、气味清新的环境,通过呼吸新鲜空气来减轻不适,缓解呕吐冲动。
二、药物干预相关要点
1.成人适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等止吐药物,如某些临床常用的止吐药能较快阻断呕吐反射通路,发挥止吐作用,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药物选择及使用原则,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2.儿童特殊情况:低龄儿童出现呕吐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上述体位调整、轻柔安抚等。若必须使用药物,需由专业儿科医生评估后,选择小儿专用且经过严格儿科临床试验验证安全的止吐措施,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严格把控用药风险。
3.特殊人群注意:孕妇出现呕吐时,非必要不盲目使用药物,先尝试非药物方法缓解,如少量多次饮用温水等,若呕吐严重影响身体状况,需在妇产科医生全面评估孕妇及胎儿情况后,谨慎选择对孕妇和胎儿相对安全的止吐方案,充分考量药物对孕期的潜在影响。若呕吐由疾病(如胃肠炎等)引起,无论何种人群,均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规范诊疗以从根本上解决呕吐问题,而非仅针对呕吐症状进行单纯止吐。